新笔趣阁 > 侯门小刁馋 > 第125章 第125章

第125章 第125章


靖王说罢,绿意便放下了云嫣床上的幔帐,传了李良医进来。

        李良医见靖王一脸严肃,心下惴惴,半跪在地上,隔着手绢捏了云嫣的细腕,替云嫣诊脉。

        细细听诊了半晌,李良医才转身对靖王禀道:“赵公子,姑娘并无别症,恐是最近伤神,又偶感风寒……其实不用吃药,不过常暖着点儿,饮食略清淡些,就好了。”

        李良医说完,也不见人应声。他抬眼一看,靖王正冷着一张脸,凌厉迫人。他心中一骇,情不自禁又赶紧补充道:“公子若不放心,小的、小的马上写个方子在这里!若是小姐爱吃,便按方子煎一剂吃一吃;若小姐懒怠吃,也就罢了……”

        一边说着,一边觑着靖王脸色。见靖王不语,李良医手忙脚乱找来纸笔,写下了方子。

        靖王这才面色稍霁,将李良医挥退了下去。

        后来接连几日,靖王都寸步不离地守着云嫣,除了夜间去前院儿歇息,白日里基本都呆在后院里。

        云嫣的心情渐渐平复了些,吩咐绿意将哥哥那些旧物收了起来。靖王常来陪着她,又说起威远卫大营中的旧事和赵喜云在外院跟班打杂的闲事,日子倒也不难消磨。

        这日天上微雨,云嫣坐在临窗的大炕上吃山楂麦东丸。靖王拿了一本新找来的《百夷图志》,歪在大靠枕上慢慢翻着。

        近两天云嫣又吃积食了,沐德堂的羊肉实在细嫩,连做的羊油酥都好吃。云嫣一边嚼着丸药,一边瞄着靖王,趁他不留意,小手却稍稍摸到炕几上的甜白瓷盘沿,顺了一只羊油小酥饼来吃。

        面对云嫣这只小馋猫儿,靖王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她向来馋,又瘦,多吃些无妨。大不了她积食的时候,他找大夫给她搓药丸。两人就这么静静的,虽没有多的话,却是悠然相伴,如岁月静好。

        不多时,屋外的帘子却打了起来,静训引着杨懋进来了,禀道:“殿下,刘都指挥使求见!”

        靖王抬眼,却见杨懋眼中稍有异色。他放下书起身,便随着杨懋走了出去。

        待出了云嫣住的后院,杨懋这才压低声音禀道:“殿下,玉夏那边有消息了。”

        因不知是好消息还是噩耗,杨懋不敢擅作主张,也不敢当着云嫣将书信呈上,只得谎称有人来见靖王。

        靖王看了杨懋一眼,接过他奉上的一个细小纸卷。纸卷展开,却是宇文谡的亲笔信。

        宇文谡在信中道:他凑巧已得到所寻之人的消息。宇文谡那边派人前往浩罕接人,数日后将于大梁与玉夏的边境玉门关,将人交到靖王手上。

        好一个“凑巧”!

        靖王明白,这二字之下,宇文谡不知花费了多大的力气。

        靖王收了信,眉间舒展,深琥珀色的眼瞳里隐有欣悦,吩咐杨懋道:“传马骁。着人准备行装,本王要亲自前往玉门关!”

        杨懋略有迟疑,立着未动。

        靖王罕异,问杨懋:“你有话说?”

        杨懋躬身一拜,向靖王进言道:“亲自前往玉门关之事,还请殿下三思。殿下飞书至玉夏不过三五日,那头便寻到了人,此事仔细想来,颇有些蹊跷。虽然宇文谡是殿下挚友,可他毕竟是玉夏国之人。如今玉夏与浩罕交好,而浩罕亡我大梁之心不死。如今殿下人在边隅,身边人马单薄。此时前往边境,以身涉险,属下实难放心。殿下,防人之心不可无……”

        靖王站着,一径听杨懋说话,眼中渐渐起了不明的意味。

        杨懋倒是周全。先不说宇文谡是否真朋友,就说到了玉夏边关,若被舅姥爷兰暠的眼线发现靖王的行踪,靖王便会麻烦上身。况且,若靖王一走,便只留云嫣独自一人在这边城雍州,也实难教人放心。

        然而,姜云继乃是嫣儿的亲兄长,靖王若不亲自前去,派谁去接人,倒是得费些思量。

        靖王清楚,姜云继对于嫣儿来说,是活着的全部念想和希望。派去玉夏接姜云继的人,必须是信得过靠得住的人,人选须得慎之又慎。否则,姜云继若有不测,他该如何向嫣儿交代?

        靖王正思量间,杨懋却突然跪地,毛邃自荐道:“殿下,卑职愿代殿下前往玉夏边关!”

        靖王微愕,眉间轻锁,看着跪在地上的杨懋。

        虽同为靖王的贴身侍卫,杨懋却与马骁不同。马骁虽时常犯傻,行事也不够稳当,但却是从小跟着靖王长大的,一心护主之人。

        而杨懋,是父皇赏给他的。

        父皇为何会赏给靖王一个贴身侍卫,其中缘由,大约只有靖王清楚。靖王也早就知道,纵然自己万般乔装掩饰,其实一举一动却皆在父皇眼皮子底下。

        然则,心中计较千遍,靖王的眉目却舒展开来。

        靖王伸手去扶杨懋,道:“好,就由你代本王去一趟玉夏。随行之人,你尽可挑选。”

        明知此事关系重大,靖王却用人不疑。

        杨懋微顿,眼中闪过感激之色,扣谢了靖王。不再多言,起身去了。

        因方才杨懋借口刘三远来了才将靖王请出云嫣的屋子,为了让云嫣不至于生疑,现下靖王少不得去前院的花厅里转上一圈,耗上些时间。

        沐德堂本是个三进的宅院,前院儿种着许多赤松和龙柏。这时候正值夏末,院里的杜仲、合欢树、金边冬青皆是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靖王心情松快,看这满眼盈人的绿意,便打算在院子里走一走。

        近两日,前院的人皆知靖王寸步不离地守着姜家大小姐,往前院儿来得少,更不会想到靖王此刻,正独自信步于松柏林间。

        靖王走了一段路,也没遇到半个服侍的下人。却忽然听见合欢树下、冬青树丛里,竟传来了人声。

        “我绝没有半点怨怪殿下的意思!”是马骁焦急的声音,“可杨懋此人不可信,你一定要把话带给小姐,求小姐劝劝殿下,收回成命!”

        却听得静训的声音传来:“你若对殿下忠心耿耿,自当明白殿下为何要派杨懋去玉门关。杨懋虽沉默寡言,却是心思缜密之人……”

        马骁更急了,打断静训道:“杨懋名义上是皇上赏赐给殿下的,实则他的家眷全数都落在了许皇后手里!许皇后拿着他,还不是想把他当把匕首来使?如果他去玉门关接丢了人,或者有什么闪失,那位姜家大小姐,还不要恨上殿下一辈子?”

        静训思忖了一阵,道:“若杨懋有此异心,还能逃出殿下的眼睛?殿下如无十足把握,又怎么会轻易作此安排?”

        马骁却是听不下去,拔脚道:“不行!我这就去禀告殿下,我愿意替殿下去玉门关,哪怕是粉身碎骨,也要把姜云继全须全尾地接回来!”

        还没等马骁走出去,靖王隔着树丛咳了一声。

        里头的对话嘎然而止。一瞬间万籁俱寂,马骁差点能听见自己眼珠子转动的声音。他隔着冬青树丛看见了靖王的袍角,开始拼命回想自己方才,都胡说了些什么。

        靖王却是不动声色,伫立如松。

        就看见静训满脸通红地从松柏树后头慢慢走出来,然后她身后又冒出一张白面名驹似的脸。两人出来看见靖王,便跪到了地上。

        “殿下,”是马骁先开了口,“是奴才糊涂,才拉了静训姑娘说胡话!奴才只是想代殿下去玉门关,决没有非议妄言之意,请殿下明鉴!”

        靖王却懒怠看马骁一眼,吩咐静训道:“前往玉门关接人之事,先不要告诉嫣儿。她若问起,便说玉夏那头无事。”

        静训不解,抬眼望着靖王:“殿下……”却又一瞬间明白过来,应道:“奴婢明白了。”

        玉夏那头传来消息,本是天大的喜讯,可静训明白,靖王乃是谋定而后动之人。姜公子是否安全无虞,现下并无十足把握,若告诉了姜小姐,只怕会让她挂心忐忑。

        不过,静训觉得马骁担心得不无道理——此番遣杨懋前去玉门关,如何能教殿下放心?杨懋此人,城府颇深,他若受了许皇后的威逼,做出什么对殿下不利之事,那么姜云继的安危堪忧。

        此等大事,如何能交给杨懋?怕是连赌也赌不得。

        ……

        杨懋那边,却是一下午便挑好了跟随他去玉门关的人马。因从雍州到玉门关,单程便须得走上五日。杨懋带了护卫五十人,除了骑乘的马匹之外,还有三辆一模一样的黑漆平头马车。此外还带着粮草辎重、香药郎中、小厮婆子,但凡能想得到用得上的人,都捎上了。

        杨懋将开赴边关的人马单子呈给靖王看,并启道:“殿下,用三辆相同的马车,乃是为了混淆视听。等属下接了人,让姜公子坐一辆马车,另外两辆马车则各派兵丁坐在里面。就算途中有人图谋不轨,也断难分辨哪一位是姜公子。以图万全。”

        靖王点了点头,道:“姜公子左耳前面有一瘘孔。你接人时可验真假。”

        杨懋略一思忖,问:“敢问殿下,姜公子耳前的瘘孔,是在耳前什么位置?”

        靖王方才没顾得上细说,原也没留意此种细节。没想到杨懋行事严恪,竟问起来——如此看来,杨懋果真是心细如尘。

        靖王因道:“就是民间所谓的‘聪明洞’,绿豆大小,在耳轮前面上方。”

        靖王说着,又从案头抽出一本书,道:“你将此书带着。到时候报姜家大小姐的名讳,姜公子必会信任你。”

        杨懋微罕,接过来一本半旧的《天工开物》。那纸页黄脆,看上去有些年头了。

        杨懋也没有二话,将书仔细收在衣襟内,跪地辞行,领命而去。


  https://fozhidaoxs.cc/book/38623083/5961854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i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i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