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七零之懒人有懒福 > 第1章 知青下乡

第1章 知青下乡


一九七六年五月七日。

        一大早,东河大队的会计李国平正在大队部算着上个月社员上工公分。

        随着一阵“叮铃叮铃叮铃”的声音响起,这是东河村里唯一的电话,才刚接上不久。

        李国平放下手中的笔,手忙脚乱的接通电话,高兴又自豪的说着,“您好,我是东河大队的会计李国平。”

        “什么,村里又要来新知青!”

        “好,好,好,我知道了,一会让人去市知青办那接人,”刚才那骄傲又自豪的神情消失殆尽,换上了一副忧愁的面孔。

        见对方挂断电话之后也顾不上核对公分了,心里想着得赶快把这个消息跟村长说下。

        一路小跑直奔村长家而去,要跟他说村里又要来俩新知青,在路上碰到跟他热情打招呼的村民也没时间回。

        东河大队位于h省东封市大河县的东河村。

        h省位于平原地区是全国有名的粮食生产大省,东封市也能在省里的粮食生产排名上前三的市。

        但是东河村所在的大河县,是离东封市最远的县城,几乎快脱离了这个省市。算起来去隔壁省西华市都比去东封市近些。

        东封市下面一共有五个县,分别是东封县,西河县,红旗县,洪安县和距离最远的大河县,前面四个县都是大平原,耕地占了东封市近九成。

        大河县就比较惨了,为数不多的耕地还有一半是山地。

        东河村更是位于两省之间交界处,背靠大山。

        这是自从知青下乡来东河村大队接手的第七批知青了。

        之前的几批知青刚下地干几天农活,受不了这的苦,能回城的都想尽各种办法靠关系回城里了。

        现在也就只剩十来个知青,有两个还嫁到了本村。

        也就这两年收成好了点,忙忙碌碌一年才能勉强填饱肚子。

        “唉,又来了新知青……”

        “得赶紧让老余头赶牛车去接这一来一回得差不多七八个钟头,争取天黑前能回来吧。”

        村长李胜利吸了口自己用烟叶卷的卷烟,长叹一口气,对着李国平说道。

        由于大河县临近大山,县里通不了火车站,来大河县下乡的知青只能由接受知青的村子大队自己想办法派人去接。

        此时。

        一列从京市开往h省东封市的绿皮火车正在路上哼哧哼哧的跑着。

        这趟火车已经跑了差不多二十个小时了。

        嘈杂的车厢里,小孩哭闹声尤其刺耳,空气中散发着难闻的味道,人来人往的旅客一直在那走动,时不时还有列车员那骂骂咧咧的声音传来。

        只见一节车厢里坐着两个衣着不凡气质出众的少年。

        在硬座上坐了几乎一天一夜的张照清闻了闻身上难闻的味道,忍住想吐的冲动。

        托着下巴看向自己的好友,自从上了火车就格外沉默,一直在看书。

        “终于快要到了,我实在受不了这难闻的味儿了。”

        “再坐下去就要憋疯了。”张照清戳了戳时叙白语气蔫蔫的说道。

        “到那收敛点别太张扬,要少说多听多看,”一道清冷淡漠的声音从那一直低头看书的少年口中传来。

        而后又见好友合起手中那本书,抬起头显现出了一张棱角分明,剑眉星眸,高高的鼻梁,薄薄的嘴唇,那双瑞风眼静静的看向自己。

        “知道知道,临走的前天晚上我爸特意把我叫到书房交代了,让我下了乡之后都听你的……”

        张照清最受不了时叙白这样盯着自己看,转身嘴里带着一丝认命的说道。

        没过多久,随着火车乘务员大声吆喝:“东封市站到了,要在东封市下车的,拿好自己的行李,赶紧下车。”

        时叙白收起刚才看的那本书,抚平书角放进了随身背着的崭新的军绿色斜挎包里。

        两人的行李都不是很多,很快的就下了火车。

        出了站口。张照清十分自来熟的问了车站列车员的市知青办怎么走,问完之后,两人快速朝着知青办走去。

        地方不大的知青办里热热闹闹的,聚集着从全国各地五湖四海来这插队的知青。

        全是到东封市下面的公社大队插队的,身边都是大包小包的,也有的人就简简单单只带了个包袱。

        来这插队的人大概都基本了解过这,知道是有名的粮食生产的大市,都以为不愁吃喝。

        一部分人人兴致昂扬,眉飞色舞的说着革命青年志在四方,与资产阶级思想决裂,做贫下中农忠实朋友的话语。

        还有一部分人脸色苍白,面上始终透露着忧愁,抱紧自己的行李充满着对未知生活的恐惧。

        负责知青办管理登记的办事员看着这些年纪轻轻的少男少女年眼中带着怜悯的摇了摇头。

        心里想着,一下乡想回去就难了。

        有多少刚下乡的知青没干几天趁着手里有些闲钱就偷偷摸摸从大队跑到市知青办哭着闹着要回去,最后不还是被大队里的人接走了,分配着更重的农活。

        刚到知青办,这二人就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跟众人有着明显的差异。

        一个周身透着一股书卷气,肤色白皙,五官分明有棱有角高挑的鼻梁,薄薄的嘴唇,尤其是那双眼睛,看人的时候,能让人沉浸其中。

        另一个看着长的也英气十足。

        到办事员那登记之后,办事员看着这气势不凡的两人,从介绍信上一看还是从首都来的,每天接待不少人的办事员也十分有眼色,迅速给两人的介绍信盖了章。

        只见那两人也没理会过来搭讪的人,只是找了一个角落在那里站着等人来接。

        不过一会,赶着牛车的老余头终于赶到了知青办,熟练的去办事员那盖章,嘴里还大声吆喝道:“来东河村大队插队的知青往这来。”

        听见这声吆喝,时叙白和张照清对视一眼,拎着箱子走到了老余头跟前。

        老余头只见两个年轻的后俊生长的十分好看一人拎着一个精致的皮箱,外加一个斜挎包朝自己走来。

        心里暗暗想着,“接之前那几批知青的时候那些知青都是大包小包的。”

        有一次接了两个女知青,那东西多的哟,这么大的牛车差点连人都坐不下,这两个人看起来白白净净斯文气十足受不了苦的模样,才带了这么点东西,估计啥都没装。

        “恁俩是不是叫时叙白和张照清?”

        “是的,请问您怎么称呼,”只见那个长比较白净的知青回答。

        说话声音还挺好听,老余头笑呵呵道:“村里人都叫我老余头,你俩就叫俺余伯吧。”

        领着两人到了牛车那。

        老余头抬头看了一下头顶的大太阳,约莫着天黑之前能赶回去,“你俩带的东西也不多,咱东河村离市里特别远来回一趟得七八个小时,出来一趟不容易。”

        “你俩快去供销社买点东西,我在这等你们,二十分钟后我们就回去。”

        时叙白垂着眼语气温和的说:“谢谢余伯了,我们会尽快回来。”

        可能是这不缺吃喝的原因,东封市的百货大楼十分气派,俩人顺着老余头给指的路,出了这条街又拐了两个弯就看见了百货大楼。

        这时候已经是下午两点了,来百货大楼买东西的人并不是很多,张照清和时叙白两人快速走入百货大楼。

        卖布的售货员懒懒的靠在柜台上,无聊的盯着门口,观察着路过的行人。

        忽然就看到两个穿着价格不菲十分时髦的衣服,面貌不凡的文化人模样推开大门直接走到了食品区。

        对着食品区的另一个售货员小王道。

        “你好,麻烦拿两块香皂,十斤面粉,十斤大米,三斤肉,两斤桃酥,两斤奶糖,三斤水果糖,两斤苹果。”

        新来的小王当时就愣了愣神然后快速说道:“确定吗,不再考虑一下。”

        那个看起来十分爽朗大气的人十分肯定的说“确定。”

        “好的。”

        “一块香皂是四毛五,两块是九毛还要两张肥皂票。”

        “一斤面粉是三毛,十斤面粉就是三块;一斤大米是两毛,十斤大米就是两块;还有20斤粮票。”

        “一斤肉是八毛五,三斤肉就是两块五毛五,外加三斤肉票。”

        “二斤桃酥一斤一块二毛五,二斤两块五外加二斤食品票。”

        “一斤奶糖两块,两斤奶糖四块;一斤水果硬糖两毛钱,二斤四毛钱果;还要四斤糖票。”

        “一斤苹果五毛钱,两斤就是一块钱,还要一斤水果票。”

        “一共是十六元三角五分,和若干票。”

        听到了价钱,张照清十分干净利索的从斜挎包里掏出一大叠票和一叠钱,其中还有几张大团结。

        数了数,把钱付清。眼尖的小王还瞅见那付钱的男人手里还有两张稀少的自行车票。

        “真是财大气粗啊。”卖布的售货员摇头感叹。

        两人拎着新买的东西走到了余伯那。

        “都买完了,那我们就得赶紧走了,”老余头笑眯眯的看向这俩长的十分好看的小伙。

        路上紧赶慢赶,终于在天黑前回到了东河村。

        牛车刚到知青点门口里面就有人出来了,原来是中午上工的时候村长特意通知他们今天要来两个新知青,还给他们划分了这个月的口粮。


  https://fozhidaoxs.cc/book/99852372/6454990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i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idaoxs.cc